身為台灣在地出生的你我他,今天面對這麼一個多端詭辯的台灣世局,真的要靜下心來,好好檢查一下到底台灣哪裡出了問題。
在這篇文章裡面,小編盡量以最簡單明瞭的方式,從各個層面,包括台灣政治,經濟產業等各面向,來呈現台灣目前的現況:
台灣主體性
台灣在目前國際社會上仍然是處於尷尬的狀態,主要是因為民國38年蔣介石國民政府遷移到台灣後,自228事件後,台灣經歷了長達38年的戒嚴統治時期,蔣介石後蔣經國,直到民國76年解嚴,台灣開始了漫長的民主化過程。
從國民黨執政直到1996年首次出現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直到西元2000年開始政黨輪替,由前總統陳水扁帶領民進黨執政8年,然後馬英九執政8年,到2016年蔡英文總統再度帶領民進黨全面執政。
然而,台灣與中華民國之間的主權主體關係,歷經這幾任元首,一直都沒有真正明朗地獲得解決,簡單來說,台灣到底是不是國家,一大堆人都還搞不清楚狀況,對於主權認知是相當混亂的。
我是台灣人?
你亮出身分證與護照,出國去玩,但有些國家卻說你是中國人,因為上面寫著TAIWAN(R.O.C.),就因為這個Republic of China,所以常被外國人誤以為我們是中國人,儘管我們自稱自己是台灣人,但仍然多數人認為我們就是中國人。
儘管美國在2019年通過台灣保證法,進出美國只要寫TAIWAN,某種程度似乎已經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台灣人,可是聯合國眾多國家仍然不承認台灣是國家。
因此,台灣人對於自己到底是哪一國人,對國族主權的認同問題非常錯亂。
只有先處理主權問題,才會有後面的一切圓滿。
政治
台灣是一個多黨政治的地方,歷經了多次政黨輪替,從原本的國民政府國民黨,到2000年民進黨,2008年國民黨,2016年再度民進黨執政,台灣在這幾十年的政黨輪替,都處於藍綠意識形態對決的氛圍中。
加上各黨派手上握有特定立場的媒體資源,長期有計劃地控制在台灣生活人民的言論資訊讀取,進而影響到政治立場與價值觀。
台灣目前就是藍綠政治鬥爭,長期這樣的鬥爭,不斷內耗台灣資源,連帶台灣的各面向發展機會也都丟失掉。
不過,從2014年柯文哲以無黨派選上台北市長後,經過四年的治理,成功將台北市多項地方建設翻轉起來,並改變台北的政治文化,儘管2018年柯文哲因受困於藍綠夾殺差點輸掉台北市長連任機會,但仍然險勝過關繼續治理台北市,但經過藍綠夾殺下還能存活,就代表台灣的選民也有在改變了,人民藉由自由無界限的網路資訊,分析各個政治人物的好壞是非,柯文哲代表的白色力量,將繼續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2019年,人民也開始期待柯文哲的白色炫風可以帶動全台灣,走出藍綠鬥爭的陰霾,為台灣的未來開創新的契機。
然而另一方面,台灣從2012年到2019年,短短幾年就換掉多位行政院長,代表台灣的行政團隊效率幾乎是極糟糕狀態。
經過小編我長期觀察後發現,中華民國一府五院,除立法院立委,總統,各縣市首長,議員與村里長都是透過民選制度來選出高票候選人外,其他院會包含行政院,監察院,考試院,司法院等部會首長都是指派任命,不經由人民候選的結果就是產生極為扭曲的文官制度。
就像柯文哲說的文官制度已經被破壞殆盡:不尊重專業自己靠感覺蠻幹,不遵守法令,不遵守公務制度導致公務員操守失格,官員貪污,官官相護包庇自己人,這種行政風氣怎麼可能會對台灣有長遠發展?
經濟
經濟這一塊雖然複雜,牽涉到相當多的產業面向包括金融,但大體來看,台灣經濟在亞洲國家當中一直都處於末段班的狀態,儘管我們有看起來很厲害的GDP,但是一般老百姓仍然無感,最大問題還是在於資源與熱錢集中在少數人手上,變成財團超級有錢,一般百姓根本沒有錢,或轉的收入只能剛好溫飽過日子,民生消費流動差,影響各產業營收成效。
另一方面,台灣在出口進口上面,從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開放小三通,導致台灣對中國經濟呈現高度依賴狀態,即使2016年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全面執政,台灣經濟每年平均出口到中國大陸出超800多億美金,且有將近200多萬台灣人在大陸工作,這是存在的事實,但是即便民進黨全面執政後三年多來,對於台灣未來經濟產業發展方針,始終都沒有明確計畫。
沒有完善或可行性的經濟戰略計畫,導致台灣在地產業不知往何處發展,間接造成年輕人在台灣看不到未來而紛紛出走台灣,年輕人的外移可謂國安問題且日益嚴重。
能源
台灣是一座沒有太多天然資源的島嶼,因此目前除了早期在用的核電廠外,以目前的離岸風電發展策略,似乎還無法完全替代掉核能,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總統就職演說就有提到,要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但目前看起來,仍然有一大段距離。我們不只無法完全停掉會污染空氣的火力發電,核能也無法全面停掉,要使用不穩定的風電作為基礎發電來源,恐怕要再商榷。
柯文哲說過這是個科學問題,批評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說才過一個晚上電力就足夠?深奧電廠可以過一個晚上就突然決定說不蓋了,到底是蓋還是不蓋?這種毫無長遠計畫的決策,浪費的仍然是你我的納稅錢。
外交
由於台灣在國際社會中並沒有被多國承認是一個國家,加上對岸的共產黨不斷對台灣文攻武嚇,不斷打壓我們在國際上的空間,甚至奪走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因此我們外交方面成績從蔡英文政府以來就一直沒有很好,現階段頂多就是跟幾個目前的邦交國維持交往狀態,但是國際社會沒有所謂的維持現狀的,是很現實的,台灣必須要先處理自己國家的主體性才能對外處理外交。
軍事國防
台灣從二戰之後國民政府來台灣,大多數的武器都是從二戰淘汰下來的古董品,特別是戰車,幾十年的戰鬥車輛居然還可以年年出現在漢光演習,令國外的軍事專家相當驚訝。
儘管台灣目前有逐漸靠著自主研發來汰換掉武器,包括IDF經國號戰鬥機,雷霆2000,天弓飛彈,雄三飛彈以及最近另中共驚訝的雄二-E地對地飛彈,加上與美國軍售交易F-16,愛國者,刺針飛彈以及長城預警雷達,台灣目前戰力上面確實有做不少改善。不過能不能真的上戰場實戰,沒有人知道。
館長陳之漢在2019年也幫助過陸戰隊改善體能戰鬥訓練方式,藉由他協助國軍拍攝的莒光園地節目才見到國軍地面部隊的裝備與槍枝也有不少改善,就目前國防來說算是還不錯,至少有在改善。
海峽兩岸
台灣與中國兩個地方幾十年來一直都處於一種很尷尬的狀態,也是許多人最擔心的區塊。你是台灣人?中國人?中華民國人?還是中共人?
經過小編長期研究台灣近代史以及參考眾多文獻之後所得到的答案是,台灣這地方一直都只是一塊沒有主人的島嶼。
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灣後生下了我們後代,我們被教育成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國號叫做中華民國,但是中共一直虎視眈眈台灣,一直不斷文攻武嚇說要拿下台灣,要統一台灣,但小編自己去過外國發展,認識了不少中國朋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這地方的地位問題,並非我們小時候教育所講的那樣子。關於這部分小編會另外寫文分享。
但是在這邊必須說,我們盡可能維持和平的,戰爭是最下下策的方式,everybody peace。
稅制
前面已經提過,由於文官制度被破壞,導致各種扭曲歪風充斥在行政部會的各個角落,在稅法方面,這個鮮少人談論的部分,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稅收制度如果不健全,會直接影響各層面的發展。
目前台灣的稅收來源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受薪階級,有固定薪水的上班族幾乎年年繳稅,奇怪的是,年賺幾百億的大財團幾乎沒被課什麼稅,以及持有多棟房子收租金的包租公族群也幾乎沒被課多少稅。
更扯蛋的是,財政機關為了擴大稅收,居然跳過立法院監督,訂定了稅務人員獎勵金制度,稅官憑藉著這套獎勵制度,打著幫國家賺更多錢的名號,來向百姓加徵課稅,扭曲的制度結果就是千百萬張的烏龍稅單層出不窮,導致延伸出許多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為了補繳稅壓力大到自殺的,為錢鋌而走險的,家破人亡的等等都處在社會的黑暗角落中。
詭異的是,烏龍課稅案件即便經過多次立委在質詢會議上反映出來,行政官員體系不改依舊維持官僚作風,時間到了就是領納稅錢,如此的扭曲現象,台灣怎會進步?
司法
台灣因為長年以來的行政制度扭曲,文官制度被破壞殆盡,直接導致嚴重的司法扭曲,除了判決不公,官官相護,只要是自己人就判輕一點的這種風氣,養出了多個恐龍法官,針對目前多個重大社會案件與貪污案件,各個都是奇怪的判決結果,不然就是判罰裁量過輕,不痛不癢的狀態。有很多法條等待修法,卻又是權力過大素質卻參差不齊的立法委員擺爛不修法,過時的法條加上扭曲的行政歪風,怎麼可能會真正有效制裁做錯事的人?
文化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能夠接納各種文化風格的地方。光是出現在台灣本土的文化除了十幾中原住民文化外,有大陸過來的閩南,客家,漢族,以及近幾年外來的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歐美多國等文化色彩,夾帶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傳統宗教儀式民俗在台灣可正常發展。
在台北市,你可以看到台北火車站有穆斯林的開齋節,參拜儀式。還有全台各地都有的本土宮廟文化,有鞭炮煙火,神明神轎,媽祖出巡,土地公,以及很多都信的佛教,道教,道家太極門,一貫道,西洋的基督教,天主教,耶穌後期摩爾門教派等。
在台灣,你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宗教活動聚集在這,身在台灣的你我,你可以擁有自己的宗教選擇而不受限制,人民有信仰自由宗教自由,但是近來一直都有在傳聞說要試圖通過宗教法來管理各大宗教,引起不小的民怨反彈,儘管最後沒有在立法院闖關,但是覺不允許任何有法規來對宗教做所謂的限制,至於邪教則除外。
教育
台灣的教育制度,從國民黨來臺灣後實行的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到現在,大體一直都沒有變化,不過有一個非常值得提的大問題那就是李遠哲提出的廣設大學,從那個階段開始,台灣廣設大學的後果就是學歷文憑貶值,不只教育師資受到影響外,最大的受害者莫過於在這個體制下長大的年輕學子了。
看看過去這麼多年我們換過多少教育部長,就知道教改有多麽失敗,如果要改的話,只能重新設計新的制度了。
就業
台灣的就業環境其實是很差的,主要還是因為薪資成長幅度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而始終緩慢,就算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調升了基本工資,突破了長久的22k月薪但仍然無法有效改善就業環境,許多產業依然是呈現缺人缺工狀態,或看起來高薪水但沒人要做的窘境,深入研究才發現了另類的勞工剝削。
既然就業市場差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所以目前最希望的作法就必須要先將在地產業升級轉型,寧願將我們納稅錢用在產業轉型上,同時也要解決能源供給問題,這樣才能引進更多外資進入台灣市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本地產業一同競爭的狀態下,才會有更好的薪資,人民有錢了,消費才會增加,才能再度活絡這股經濟活水。
體育
為什麼要講體育?因為體育是代表一個國家的興盛衰敗,有更多的運動員出現,代表這個國家有更好的未來。但是在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各種運動項目只要涉及到出國比賽,就會被特定的協會給延攬主辦出場權,這些協會因為控制了主辦權利,同時也控制著球員,並且他們有自己的法律人脈,為什麼會這樣?不外乎就是辦比賽特別是國際賽事,都會有大筆的獎金,動輒幾千萬的錢,對於這些協會來說相當吸引人。
台灣體壇這些優秀的運動員,出國比賽都有著非常棒的成績,但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他們是靠著募資或接受贊助才能比賽,而這個政府居然只有在運動員得獎的當下,出來合照沾一下光然後就沒了,如此地荒唐!
政府有真正投入資源照顧這些運動員嗎?先處理掉這些協會的問題吧!
食安
台灣的食安問題,就從幾年前爆發最大的頂新地溝油案件之後才開始關注的,其實這延伸出非常多的東西,篇幅有限會另外開新文章討論。
關於地溝油問題,從一個角度來看,業者當然也是希望消費者可以用品質好一點的油,但又得兼顧獲利空間,在原物料上漲的年代,怎麼樣壓低成本當然是第一優先,除了用技術控制物料來源外,以及價格行銷策略,另外還有一個層面就是稅收成本包括營業稅,目前台灣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因為受到龐大的營業稅成本(目前是17%),導致成本更高,壓低成本只剩最後一招就是使用次等品或類劣質品的物料來製作產品,直接導致品質把關出問題。在價格不變或微幅調漲的狀態結果讓消費者使用到劣質的產品的後果,當然就是危害身體健康了!
所以如果要改善這問題,不只是從原物料成本去檢討,計數輔導升級外,同時也要將營業稅成本降低,才能讓業者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可以製作較好的產品。
這是先有雞先有蛋的觀念問題,不管怎樣都必須做。
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塑膠製品的使用問題,近幾年因為大量塑膠垃圾進入了海洋危害到生態,就像海龜被吸管插著流血的畫面一樣令人難過,政府必須要想辦法研發出一套可以有效減少塑膠製品的方式來改善環境。
交通
近幾年電動車越來越普及,正在取代掉流行以久的燃油車,但仍然是個巨大的挑戰,畢竟涉及到車輛生產與買賣的利潤體系。但是為了改善整體環境包括空氣品質,政府必須要做這件事,看看對岸的中國大陸,幾乎都是電動車,他們都做到了,憑什麼台灣做不到?
另外一部分就是讓柯文哲最反感的就是蔡英文政府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輕軌列車,伴隨著共享經濟的趨勢,人們將來不再需要自己買車,隨處就有U-Bike,U-Motor,U-Car可以租借使用,那何必還需要全台輕軌建設呢?不只浪費人民納稅錢,使用效率也是極低狀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要怎麼樣在都市與鄉鎮之間做有效的連結,可以參考柯文哲目前對台北市新北市所做的三環三線,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計畫來做延伸討論。
居住
這是講台灣的居住正義,也是目前台灣另一個最大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房價過高,包括房租過高等問題。
過去十幾年的無限制的炒房,導致地皮與房價過高,變成人人買不起的奢侈品,即便是租屋,月租費也是很詭異的昂貴,加上你看到很多個包租公等現象(這部分以後另外再延伸出來討論),花不少錢在房租上面,但住的房子品質卻是老房子,長久下來除了房子本身品質問題外,高房價導致很多空屋沒人住,成了台灣很詭異的現象。
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台灣正走入老年社會,加上人人買不起房,空屋率攀高的狀態下,政府必須要停止炒房炒地皮等歪風外,是否考慮要收購這些已經建好的房子轉型成為社會住宅,都是值得討論的。
對我而言,台灣不一定需要再興建公宅,雖然小編我非常佩服柯文哲的公宅政策,雖然戶數沒有到他當時的目標但至少他有做出來了,品質也相當不錯,值得肯定。
親子
這攸關到台灣未來的棟樑,我們的下一代要面對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就要從目前的徹底檢討與改善開始。
目前台灣的生育率是非常低,年平均只有十幾萬的嬰兒出生,而且數字還在往下掉,如果要改善生育率的話,就要從改善整體環境開始。
經濟先改善,人民有錢,才會有更多小孩出生,因此如何減少爸媽養小孩方面的支出成本是個很大的挑戰。
老弱長照
最後這項是在社會中比較麻煩的部分,也是必須要做的,任何只要是老人家,殘疾人士,遊民等族群都會歸類在這一個區塊,政府到目前為止有沒有針對長照政策提出具體的規劃?看來看去目前比較明顯的就是柯文哲在台北市做的老人共餐,1280老人搭捷運出去玩的政策,至於其他地方,也許有,但整體來講都不顯著。
台灣隨著老齡化的狀況越來越明顯,年輕人外移人數減少,如何規劃可以讓老人照顧老人的地方社區系統變成至關重要的問題了。前面講過的空房問題,不妨可以收過來做長照中心,或把淘汰掉的學校用地與飯店變成長照中心也行。
至於遊民流浪漢的問題,因為他們基於某些因素而變成無家可歸的狀態,政府必須要有配套措施來妥善收容這些遊民,而不是任由他們流落街頭,收容中心必須要提供給遊民一個最基本的生活起居的設施與用品,並專人清潔打掃。
這個部分想必會是台灣老齡化後要很認真的去處理這問題。
總結
小編我必須說,當然每個國家都有他們自己要面對的挑戰,但是台灣這邊的話,各個層面都有著巨大的挑戰,現在不管是誰要上任接下來的總統,立法委員,還是個縣市首長,議員與村里長,都還是懇切能夠放下利益,專注在解決這些人民的生活問題上面,人民過的好,大家才會好。
歡迎追蹤本站資訊,日後有新的文章發佈你也會接收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