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過,既然中華民國台灣現在的稅收情況是不均衡的,那麼該怎麼讓稅收均衡?答案在簡單不過,就是:課徵到有錢人的稅!可是要怎麼做呢?
如果你是財政部長,你要怎麼做呢?你是國稅局局長,你要怎麼做呢?
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所以你就要先了解到底有錢人他們如下藏錢。
要藏錢,絕對不是傻傻地把錢全部放在銀行,一定是透過各種工具管道才能做。
所以你就先了解有哪些可用的工具,這樣就可以找到那些有錢人。
1.實施完整的囤房稅
台灣目前的土地稅與房屋稅的稅額是非常低的,這導致很多有錢人一定會把大量的現金去低價買土地與房屋,或買空地直接蓋房子蓋大樓,然後出租出去收租金,這些都是熱錢,也因為目前稅率很低,所以讓很多投資客爭相投入,財團當然也參與其中,整個地段,整個區域都是我的區,所謂私有地私有財,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但是啊,柯文哲有講過:“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像是柯文哲在台北市實行的空屋稅與空店面稅,都是很棒的方案。柯文哲強調:單一且自住的房子,稅率應該只要給極低的0.6%,讓一般百姓自己的房子就可以以極低的稅率來享有低廉的負擔與有品質的生活。當然對於那些有第二棟第三棟以上房子的有錢人,就應該要課徵比較高的稅率。
我是非常支持這個政策的,不只台北市要執行,希望全台灣各縣市也要比照辦理!
要不然,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不就是這些財團建商造成的嗎?
2.增加土地持有成本
由於目前土地成本取得便宜,所以難怪會有一大堆建商財團地主爭相買地,然後政府裡面,有些官員為了想要從中謀取一點利益,當然也會私下參與其中,因為土地買了,加上政府如果宣布說要在這邊進行開發,什麼重劃區,計畫區之類的,那麼這些建商財團就爽了!
土地便宜,再蓋起來樓房再轉賣出去,中間套利的當然就是超巨大利潤啦,隨便都是幾十億幾百億的,自然就會有不少人想要分一杯羹。
就算不是蓋房子,基本上只要政府要做地區開發,蓋什麼公園還是什麼館的,連同該地段周邊的地價與房價自然也會被跟著被帶動起來上漲,所以一地得到,雞犬升天啊!
你政府要怎麼處理這個問題?要怎麼課到這些人的稅?
很簡單啊,直接修法上調土地稅與空屋稅,然後把單一自住者排除掉,這樣就可以像南韓一樣,逼得有錢人不得不出售他們的空屋與地,大量的物件拋售出來,自然房價就降了。
之前某位官員說:”房市是台灣經濟的火車頭“。其實這句話也不能完全說錯,雖然是幹話,可是你只要去想,我們現有的稅制來看,就是因為土地與房屋稅很低廉,才會有這麼多熱錢進入這一個區塊,炒房都比做生意還要好賺,難怪大家寧可去炒房炒地,產值還比別的產業發展好,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要說“房地產是台灣經濟火車頭”也是不為過,但延伸出來的民生問題就是不正義啊!所以你這官員在說什麼幹話,你手上有權力為什麼不為人民處理呢?
3.重新審查某些基金會的資金來源
很多有錢人的避稅管道很多,另一篇文章已經有講過,在這次為什麼要去提這個基金會的部分?因為一定會有人利用做公益之名,實際上是轉移他的資產進入這個區塊裡面,當然不能說他“洗錢”,因為這是合法的,等於說你把這筆錢投入在公益事業上,這沒問題的。
但貓膩就是,誰成立了這個基金會?然後裡面有哪些成員?會計帳目是不是應該要列管與定時報備?還要配合查帳?因為一定會讓有心人士利用這種方式來把資金轉移到這裡然後再轉出去,也許末端捐贈對象也可能是自己人也說不定!
所以對於基金會的部分,希望政府也要能針對這一塊嚴格把關與審查,避免淪為有心人士用來轉移資產甚至變相成為洗錢的管道。
如果查下去真有抓到,就不要客氣,訂定罰則,該罰的就罰,沒問題。
總結
我必須說,這篇不是要仇富,不是要歧視有錢人,而是藉由這些現況來反映台灣目前是極度貧富不均的狀態,一個國家如果真的要富強,除了產業要均衡發展外,發展的基礎是來自人性化的稅制課徵制度。
讓該課的稅,一毛都跑不掉,讓真正有錢有貢獻的人,為國家多付出,畢竟你是這裡的國民,納稅是人民應盡的義務,不是嗎?
希望能夠在未來,台灣稅制可以藉由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告訴人民,也教育人民說政府怎麼課稅怎麼用錢的,讓稅制稅徵透明化,修訂調整稅制,讓稅收達到均衡,否則稅收不均衡,將直接衝擊到平民百姓的生計的。
PS: 本篇僅個人觀點,請讀者自行斟酌閱讀,藉由評論促進讀者思考之。
歡迎追蹤本站資訊,日後有新的文章發佈你也會接收到哦: